首页 资讯 正文

河南西峡:“枫下说事”成基层治理品牌

体育正文 212 0

河南西峡:“枫下说事”成基层治理品牌

河南西峡:“枫下说事”成基层治理品牌

5月27日,河南省西峡县丁河(dīnghé)镇木寨村的枫杨树下,又一次聚满了村民。“今天把大家伙召集过来,主要是想看看最近(zuìjìn)大伙有啥烦心事没有。”晚上7点,看着(kànzhe)人差不多到齐(qí)了,村党支部书记张栓志道出了会议的主题。 这棵有着400余年树龄的枫杨树枝繁叶茂,华阴如盖,为(wèi)大地铺下(xià)(xià)一片阴凉。枫杨树下,一张石桌子,几把小凳子,形成(xíngchéng)了一个“露天会议室”。茶余饭后,村民们聚集在枫杨树下拉家常、话农事,村党支部因势利导(yīnshìlìdǎo),以枫为媒,将这里开辟为村民树下说事的“议事厅”、宣讲普法的“大课堂”、化解纠纷的“调解(tiáojiě)室”,“枫下说事”蔚然成风。 “临近村道的有(yǒu)些地方荒草丛生,很容易产生蚊虫,该(gāi)清理清理了。”“一到下雨,我家门前的那条(nàtiáo)路就积水。”“这两天咱村里中心路有两盏路灯不亮了,晚上回来黑漆漆地看不清。”明确了会议主题,大伙(dàhuǒ)纷纷打开话匣子,说问题、提建议、问政策,现场气氛热闹异常。张栓志认真记录(jìlù)着每一条建议,不时(bùshí)给予解释和回应。“大家的意见(yìjiàn)都很好,明天村里就会跟踪落实(luòshí),该完善的完善,该整改的整改,好不好?”“好——”,大伙不约而同地回答,为两个小时的“枫下说事”圆满画上句号。 “我们(wǒmen)村(cūn)现在邻里团结,互助友爱,与(yǔ)这棵树有着很大关系。”木寨村老党员于根阳说。从他记事起,祖祖辈辈(zǔzǔbèibèi)的人都爱在这里聊天交流,很多在村部解决不了矛盾,到这里,很快就能得到解决。这棵枫杨树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,也见证了无数次的握手言和。 “这棵树(zhèkēshù)是我们的根,也是一种地标文化,对我们村每个人(rén)来说,这里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,在这里解决纠纷,大家都十分理智(lǐzhì),心平气和,很多事情很容易就达成了和解。”张栓志指着树下一块石碑说,石碑上,硕大的红色“根”字赫然在目。该村充分发挥枫杨树的独特作用(zuòyòng),将传统文化与(yǔ)现代治理相结合,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治理模式。 “枫杨树下坐一坐,有啥纠纷说一说,干部从中和一和,干戈也(yě)能化玉帛。”这首顺口溜是(shì)木寨村“枫下说事”的(de)真实写照(zhēnshíxiězhào)。木寨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(yǐnlǐng)作用,以(yǐ)枫杨树为阵地,打造“枫下说事”品牌,定期组织村民议事,有力(yǒulì)促进群众从“干好分内事”到“参与村里事”的转变,汇聚起(qǐ)群众自治共治的合力,形成了“群众提事、党员管事、支部议事、民主定事”的闭环机制,真正把“问题清单”变成了“幸福账单”。今年以来,该村党支部已(yǐ)在枫杨树下收集群众诉求5件,调解矛盾纠纷1起。木寨村“枫下说事”群众自治模式入选《河南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实践案例》。木寨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西峡县坚持以党建引领,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缩影(suōyǐng)。 近年来,西峡县牢牢把握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科学内涵和(hé)实践要求,聚焦(jùjiāo)群众需求量(xūqiúliàng)大、涉及面广、高频共性等急难愁盼问题,积极搭建邻里议事“微阵地”,让(ràng)群众自己说事、议事、主事,有效推动群众在(zài)参与议事协商、化解矛盾(huàjiěmáodùn)纠纷中不断激发自治活力,实现基层治理“支部来引导,群众唱主角”的良好局面。今年以来,帮助解决居民停车难、学生寄宿难、流动摊贩管理(guǎnlǐ)难等各类民生问题560余项,推动化解矛盾纠纷1300余件,切实把治理效能转化(zhuǎnhuà)为群众幸福指数。 “我们(wǒmen)将始终坚持从小切口入手,激发群众(qúnzhòng)自治内生动力,持续探索党建引领、多元参与、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(zhìlǐ)新路径。”西峡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图/刘剑飞 金源)
河南西峡:“枫下说事”成基层治理品牌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